古埃及金字塔、古埃及法老、古埃及咒語、古埃及文字、古埃及文明……尼羅河岸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埃及,一個古老的神話,帶著逝去的輝煌文明留給后人無限遐想的空間和神秘。5月9日晚,在石榴花開的季節,我校“孔目湖講壇”特邀東北師范大學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副教授李曉東老師為我校廣大師生帶來一場題為《古埃及的發現——埃及學的誕生》的精彩講座。李教授以專業的視角,幽默風趣的言語,引領在座聽眾走進那個遙遠而又古老的文明世界,揭開了古埃及神秘的面紗。李教授還現場為師生解讀、朗讀古埃及文字,博得陣陣熱烈的掌聲。

李教授在講座中提出,古埃及是一個死文明的復活。比如世界獨有的方尖碑、象形文字、木乃伊等都是其逝去文明的象征。早在公元前,埃及的早期旅客古希臘人便對古埃及人進行了研究。金字塔旁的尼羅河,為早期的埃及人提供了食物,賦予埃及人寶貴的財富。“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
那時的古埃及人已經會使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但研究古埃及的學者并沒有追究其形成原因。直到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古埃及的文字才為世人所重視。李教授解釋說,由于外敵的入侵,導致古埃及的滅亡。1799年,拿破侖發動了與埃及之間的戰爭,并在離古埃及不遠處的羅塞塔發現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碑,揭開了人類對古埃及象形文字研究的序幕。法國古埃及研究學者商伯良在1882年破譯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為人類解開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謎,埃及學由此誕生。
李教授通過一組組幻燈片,為在座聽眾展示了古埃及形形色色的象形文字。李教授分析說,那時的古埃及人已經能夠運用各種圖案來表達其含義。古埃及文明的復活讓我們看到了埃及學的誕生。李教授寄語廣大師生,中國研究埃及學的人并不多,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從正確、專業的角度來研究埃及學。

攝影記者:林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