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兩座高峰
作者:
來源:交大新聞網(wǎng)
時間:2006-04-11
瀏覽:
4月10日晚7點,西安外國語學院周世范教授做客第119期“孔目湖講壇”,為我校師生做了一場題為《中國文化的兩座高峰》的精彩講座。周教授以其淵博的知識、獨到的視角生動形象地闡述了孔子和孫子這兩座文化高峰的思想。整場講座,氣氛熱烈,周教授精辟的闡述讓同學們更深地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和深邃。
中國文化的兩座高峰一文一武:文是孔子,武是孫子。“如果說軒轅皇帝給了我們血肉之軀,那么就是孔子讓我們學會了禮儀和思想”,講座一開始,周教授就以此句話高度評價了孔子的地位。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得到最高評價的就是孔子。在漢武帝時代,以孔子為準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周教授說,孔子最重要的貢獻是教書育人,在3000多個學生中,有72個杰出人物。談及孔子的思想,周教授認為,孔子最重要的思想是“中庸”。“中庸”不是過去很多人說的“折中主義”,而是做事要無過無不及,恰到好處。周教授說,孔子從教育入手,以“文”、“行”、“忠”、“信”四個內容來實現(xiàn)他的“中庸”。對孔子的“仁”的思想,周教授認為,“仁”的最高界定是“仁者愛人”,最低要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另一個內容“禮”,高標準是“禮之用,和為貴”,最起碼的要求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周教授說,孔子的很多重要思想對現(xiàn)今的政治、經(jīng)濟生活仍然適用,孔子思想光耀千秋。
中國文化中的另一個高峰是武圣人孫武。《孫子兵法》短短6000多字,卻是中國思想寶庫中的瑰寶,對歷史進步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歷朝歷代的掌權者都要研究《孫子兵法》。周教授還列舉了美、德、英、法、日等國家歷史名人對此書的反應。法國軍事家拿破侖對《孫子兵法》手不釋卷;一戰(zhàn)戰(zhàn)敗后的德皇威廉二世曾慨嘆“如果讓我早二十年見到《孫子兵法》,或許歷史將被改寫”;英國皇家指揮學院、美國西點軍校一直把此書列為將校必讀書目。周教授重點講述了《孫子兵法》中的戰(zhàn)略指導思想。“軍國大事不可不慎”。周教授以“紙上談兵”的趙括等人為例首先講解了軍國大事的重要性。“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兵法》最高明的作戰(zhàn)方法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平津戰(zhàn)役中解放軍說服傅作義將軍和平解放北平,獲得戰(zhàn)爭的勝利,就是最好的例子。《孫子兵法》主要表現(xiàn)為“決勝五要素”和“為將五要素”。決勝五要素為道、天、地、將、法,為將五要素是智、信、仁、勇、嚴。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如諸葛亮,司馬懿,戚繼光等,從他們身上充分體現(xiàn)出以上幾要素。
最后,周教授希望同學們要仁、智、勇全面發(fā)展,真、善、美回報社會。“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這是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君子人格的具體表現(xiàn)。另外,周教授對當前的“八榮八恥”榮辱觀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各類媒體刊物要把“八榮八恥”的具體內容寫出來,要讓每個人將這些行為規(guī)范牢牢銘記在心。
周世范教授引經(jīng)據(jù)典的講解,大大豐富了同學們對中國這兩座高峰思想的理解。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