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間四月天,最是書香能致遠。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圖書館精心遴選的“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推薦閱讀書目”出爐。
此書目廣泛參考了2023年南方都市報“年度十大好書”、《新京報》年度閱讀推薦、以及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評選的“中國好書”等權威榜單,旨在推動全民閱讀的熱潮,進一步打造充滿書香的校園環境,致力于提升師生的人文素養。書目具體如下:
1.《黨紀法規70例》

為使黨員領導干部遠離目無法紀、行而無界、觸碰底線、踩踏紅線的風險,主動在思想上劃出紅線、在行為上明確底線,真正敬法畏紀、遵規守矩。由來自紀委監委、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等一線執紀執法部門的同志和法學專家一起編寫了本書。
本書針對黨員干部在遵守和執行黨紀黨規中經常遇到的疑難問題和需要把握的政策界限,通過剖析黨員干部違紀違法 70 個典型案例,解讀紀法規定,提升黨員干部紀法意識,讓黨紀法規入腦入心。本書既可作為黨員干部紀律教育的生動教材,也可以為紀檢監察干部開展監督執紀問責提供有益參考。
2. 《中國式現代化簡史》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
本書立足歷史和時代相結合,圍繞中國共產黨成立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奠基、發展、突破、推進和拓展,聚焦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根本遵循、戰略支撐、動力、制度保證、物質基礎和精神力量,從新中國建設和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反映和揭示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發展底蘊、脈絡、面貌、機理、成就與經驗,彰顯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
3. 《假如<論語>是朋友圈》

《假如<論語>是朋友圈》是一本超級好玩的書,通過生動有趣的孔子朋友圈、師生社群聊天、情景小劇場手繪漫畫的形式趣講《論語》,刷個朋友圈的工夫,讓你沉浸式體驗孔子與其弟子們的日常互動,賣萌、吐槽、互懟一個都不能少!熱梗,金句,神回復,這里全都有!還有知識加油站,天文小課堂,孔夫子大講堂等小欄目,既有原文解讀,又有知識延伸,“寶藏老師”孔子給你開小灶,幫你成功避開內卷,輕松秒懂《論語》。
高效的學習模式、非凡的交友智慧、高情商說話技巧,理解“子曰”背后的深意與價值,收獲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魅力與啟示。此書專治你“力不從心”的閱讀難題,對學生、老師、國學愛好者尤其友好。看完知識暴漲,格局炸裂!
4. 《芯片戰爭:世界最關鍵技術的爭奪戰》

芯片是現代世界賴以生存的稀缺資源,就像石油一樣。如今,軍事、經濟和地緣政治力量都建立在芯片的基礎上。從制導導彈到微波爐,從智能手機到股票市場,一切都離不開芯片。誰在芯片設計和制造領域保持領先地位,誰就能在科技和經濟等領域產生巨大的優勢。長期以來,美國、日本、韓國以及歐洲各國,都在芯片設計和制造領域進行激烈的競爭,以圖贏得這場立足于科技之上的戰爭。
在本書中,經濟歷史學家克里斯·米勒較為完整地描述了各國為控制芯片技術而進行的長達數十年的斗爭歷程,解釋了半導體在現代生活中發揮的關鍵作用,以及美國是如何在芯片設計和制造中占據主導地位,并將這種技術應用于軍事系統的。 本書集科技冒險、商戰故事、大國博弈于一體,分析了芯片崛起的歷史,以及以控制芯片行業的未來為目的的日益復雜的地緣政治權力斗爭,對理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和和科技至關重要。
5. 《數據素養》

《數據素養》旨在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數據在社會中的角色和作用,并幫助個人和組織提高他們的數據素養。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講解什么是數據和數據素養,隨后概述大眾數據素養的現狀,表達了對于數據素養缺失的擔憂,并給出提高大眾數據素養的具體需求內容。第二部分介紹一個數字公民框架,針對移動數據傳播者、成人數據傳播者、知識工作者、數據教師和數據專家分別給出具體的數據知識。第三部分介紹如何培養具備數據素養的組織,并給出提升組織數據素養的十二步法。
本書適合所有與數據打交道的讀者閱讀,尤其是那些希望提升個人或組織的數據素養的讀者,包括普通的個人、數據管理者、組織管理者、數據科學家等。
6. 《黃河邊的中國:一個學者對鄉村社會的觀察與思考》

本書是作者在1996年5月—11月期間深入黃河流域的河南地區的田野調查實錄,是一部當代中國少見的實證考察之作。作者足跡遍及豫東、豫西、豫南、豫北、豫中,走訪了數縣、數鄉、數十家農戶,并通過市、縣兩級黨校系統訪談了數十位縣、鄉、村三級官員,以逐日訪談紀要的方式,真實記錄了改革開放后20世紀90年代正在劇烈轉型中的中原鄉村的社會生活,并著力反映社會轉型過程中小農階層的利益、情緒與態度,生動展現了實行土地家庭承包制后的廣大農民與土地、與市場、與血緣人情網絡、與地方政府關系的變化和問題,也揭示了無形的傳統文化力量與人們迫切進行的現代化努力之間的強大張力。
本次全新修訂版增加了作者近20年來對于中國“三農”的新觀察和新思考,與原版本中20世紀90年代的情況形成對比,體現了“三農”領域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了國家多年來對“三農”問題的持續關注以及為更好的解決“三農”問題而進行的堅持不懈努力。
7. 《法律的悖論》

《法律的悖論》是中國政法大學羅翔教授普法新作。 思考生活中的法律問題,常常讓我們覺得十分燒腦,一起案件可能推導出相互矛盾的立場,而且這兩個立場居然還都非常合理?這都是因為法律中存在著似非而是的悖論。法律中充滿著悖論,有些是真悖論,有些是假悖論。
在書中,羅老師通過14個經典案件,辨析了法律與案件中的盲區,幫助我們看清法治的核心。探討和思考法律中的悖論,能夠鍛煉我們的思維,走出偏見與獨斷,接受多元與包容。
8. 《后素 : 中西藝術史著名公案新探》

《后素 : 中西藝術史著名公案新探》為有名美學學者彭鋒教授的一本小中見大的學術佳作。
本書從十個藝術史、美學史上目前非常重要且一直聚訟紛紜的問題入手,細致、犀利地分析了這些問題相關的藝術理論、美學理論的深層問題。 從紋樣與圖騰到文獻懸案,從再現與表現到物我關系,內容涉及到古今中外的藝術史,以及藝術理論、哲學、文學、人類學等諸多學科。在書中,作者能小中見大,舊案翻新,在前人多有探索的基礎上,迭出新意,讓人耳目一新。
9. 《繁花》

《繁花:批注本》脫胎于金宇澄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繁花》,特邀作家沈宏非批注,有名設計師姜慶共排版設計。《繁花》穿插于六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之間,人物在兩個時空交錯疊替,以獨特的滬語和話本式表達,書寫了一部上海的繁華傳奇。《繁花:批注本》在原著的基礎上,對其中的方言詞匯、特殊表達、重點情節加以批注和鑒賞,解構《繁花》一書的精巧結構和藝術細節,帶領讀者深入感受《繁花》的美妙世界。
10. 《公開的秘密》

忘情于書信歡愛的圖書管理員,在等待士兵戀人歸鄉時,卻在報紙上讀到了他的婚訊;被卷進命案的孤女,不惜認罪入獄,牢獄反而帶來庇護,她無處可去;隨性生活的女獵人被好友勸婚,“婚姻會讓你走出自我,過上真正的生活”……八個故事彼此獨立又互相關聯,書寫來自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女性所共有的心事和“秘密”。她們在記憶與時間中穿梭,在生活的急流中頓悟和成長。改變、抗爭、逃離、妥協,她們懷揣秘密,仿佛隨時會掙脫既定的軌道,奔向未知的生活。
11. 《我在北京送快遞》

《我在北京送快遞》是胡安焉所著的一本作品,通過作者親身經歷,生動地描繪了中國快遞行業的現實。這本書打破了對快遞員這一龐大群體的普遍陌生和忽視,為讀者展示了個體面對困境,追求自我價值的勇氣和努力。
本書上市以來,榮獲多個平臺閱讀排行榜,引發南方周末、澎湃新聞、人物、南方人物周刊、新周刊、新京報、界面文化、GQ、看理想、單讀等多家主流媒體或平臺持續熱議。人民日報評論應將《我在北京送快遞》加入市民生活必讀書,讓更多人了解社會運轉背后各行各業的力量。
12.《閱讀之美》

《閱讀之美》包括朱永新關于閱讀的100句精句和精選的若干閱讀小故事、國畫名家王紹昌創作的朱永新閱讀觀的主題國畫,語畫和鳴,讓讀者充分享受沉浸式閱讀體驗。此書分為四大主題,分別為精神之美、氛圍之美、成長之美、經典之美,系統展示了全民閱讀與個人、社會、民族發展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