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身影總是忙碌在教學科研最前線,他的高數課堂永遠座無虛席,恪盡職守是他對教學的態度,持重堅定是他對學術的要求,他就是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劉二根,三十余年默默奉獻,只為用心寫好“教書育人”四個字。
唱好備課重頭戲

高數課通常被認為是枯燥乏味的,但劉二根的高數課,永遠是座無虛席。“課程火爆,搶不到名額”“內容豐富、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和考研內容接軌,能夠了解考研動向”……這些是學生對劉二根課堂的最多評價。
自1992年來校任教,劉二根已經堅守教學第一線30余載。從初出茅廬的青年教師到如今的三級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備課、授課和答疑始終是他的教學“三部曲”。
“大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單靠講解公式定理和書上的章句難免晦澀難懂,所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還在于課程內容的準備。”劉二根認為備課是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三十多年來,面對同樣的教學內容他始終堅持“每課必備、每課必新”,多方搜集資料,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尋找新的切入點進行授課。
對于劉二根來說,備課絕不只是做幾頁PPT這樣簡單,30余年教學沉淀下來的“精華”,都在課件中。“我的課件時時都在更新,每一屆學生看到的課件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其中融入了我對每節課不斷地深入思考。”
為了在授課時能進行詳細的闡釋、節約學生時間,劉二根會把典型習題的解題方法和步驟總結出來展示在PPT上。比如涉及零點定理問題時,通常都會分四步考慮:先做輔助函數,然后標注條件,其次得出結論,最后回答問題。熟練掌握了這種方法之后,這一類的題都比較容易解答了。
“同時,我也會不斷收集、總結,把往屆學生經常遇到的錯誤作為范例加入課件,給大家共同分析,加深學生對考點的深入理解。”每次發現新的解題思路,有新的歸納總結就要修改一次課件,上課前一小時仍然在修改PPT已經是劉二根的日常,哪怕是定理的敘述方式之類的細微之處,他也從不放過。
把握教學風向標

“其實高等數學的知識點對于非專業學生來說并不多,而學習的基本要求就是掌握方法和夯實基礎。”“啟發式教學法”是劉二根課堂多年來的慣例。“先總結一下上堂課的知識點”,這樣一句簡單樸實的開場語,開啟了一堂數學知識的“精神盛宴”:五分鐘回顧上次課程的內容,通過不斷誘導和啟發,引出新一節課程的內容,一講內容結束后,當堂進行10分鐘練習,鞏固加深同學們的學習印象。
從2015年學校實行學分制以來,劉二根所承擔的課程每次上線兩分鐘之內就“爆”了,學生們爭相搶課。這不僅是因為他細致的教學風格和通俗易懂的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因為他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把課程內容與考研內容接軌,將考研新題按類型分到要講授的課程中,并添加成例題進行詳細講解。“這樣可以幫助同學們提前了解考研的相關動向,這可能也是我的課程受學生認可的原因之一。”
課上,劉二根深入淺出地講解每一個知識點,用生動的例子引導學生思考;課后,他不僅認真批改每一本作業,糾正每一個錯誤并指出今后應注意的地方。課程結束現場答疑、QQ微信線上答疑已經是他的日常,只要學生在學習上有不懂的地方,他都會耐心輔導。
“高數書上的內容多而繁雜,我自己預習的時候多半都不是很懂,但劉老師上課會把核心要點提煉出來,進行了詳細解析,這樣一來我們的學習效率和效果都提高了!”2018級學生石晨曦說。劉二根以其深厚的教學功底和匠心獨運的教學方法,成為了學生們心目中的“金牌教授”。
領航創新育人路

作為一位有著高度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的老師,劉二根不僅注重學生的知識傳授,更注重培養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創新能力。
疫情期間,為了讓學生堅定信心、靜心學習、安心生活,劉二根使盡渾身解數——融入課程思政、講述抗疫故事、召開主題班會、和學生談心談話、搭建課后線上答疑互助小組……他不停地在教師、學生、輔導員之間“奔波”,在師生之間架起了一座愛心的橋梁。
多年深耕教學一線,劉二根老師深知創新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性。于是他積極組建課外科技活動團隊——騰杰工作室,并擔任黨支部書記。工作室自成立以來,開發了30套管理信息系統,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并獲批江西省教育系統劉二根名師工作室。除此之外,他堅持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及數學建模競賽等課外科技活動,指導的學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學校多次獲得賽事優秀組織獎,個人榮獲全國優秀指導教師。
兩尺教鞭、三尺講臺、十尺黑板是劉二根演繹自己人生價值的舞臺,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者。當被問及執著教學、無私奉獻的潛動力是什么時,他給出了最簡單的答案:熱愛——他熱愛傳授知識的過程,也熱愛多年精心付出換來的認可和感謝。在校史館內,展示著一塊寫著解題步驟的黑板,那是劉二根的板書。每每校友參觀認出他的筆跡時,他總是笑著說:“畢業多年,還能認出我的板書,這種認可在這么長的時間內不褪去,便是對我教學成績的最佳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