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第三批全國學校急救教育試點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教體藝廳函〔2025〕19號),公布了第三批全國急救教育試點學校名單,我校成功入選。這既是對學校深耕急救教育、持續提升應急救護能力的認可,也標志著校園急救體系建設進入提質增效的新階段。

近年來,我校深入貫徹新時代高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要求,秉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高度重視急救教育工作,將急救教育納入校園安全管理體系的核心內容。通過培育學生健康素養為核心,普及急救技能為路徑,強化校園應急救護能力為目標,扎實推進急救知識教育實踐。在制度保障、隊伍建設、聯動機制及教育培訓等關鍵環節持續發力,全方位、深層次推動急救教育落地生根。?
1.標準先行,擘畫急救教育新藍圖
學校緊抓健康教育契機,成立校園公共衛生管理與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出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演練方案》等,全方位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提高了校園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為急救教育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組織支撐。
2.?專兼結合,組建急救教育先鋒隊?
配齊建強了校內三支專兼職工作隊伍,優化“校醫+院系聯絡員+學生志愿者”分層培訓體系,構建了高效聯動的三級急救教育隊伍體系。7名校醫院醫護人員組成指導團隊,負責指導對口聯系學院開展急救培訓和技術支持;17名輔導員擔任院系聯絡員,負責推進所在學院急救教育工作實施;學生骨干組建宣傳隊伍,負責組織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及急救志愿服務。三支隊伍通過“專業指導-院系落實-學生推廣”的協同機制,不斷擴大急救教育活動覆蓋面。

3.教學筑基,構建急救教育課程體系
學校將心肺復蘇、創傷救護等核心急救培訓納入新生入學教育課程體系;結合專業特色與實踐要求,每年對參與實驗實操、國際留學生開設專場急救知識技能培訓,實現急救教育與校園生活、學習的深度融合。持續多年開設《學校常見傳染病防治知識》等健康教育選修課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掌握更多健康知識和急救技能。
4.醫聯共建,推進急救教育協同育人
學校不斷加強對外合作交流,在與南昌大學一附院(贛江新區人民醫院)、江西省人民醫院建立醫聯體合作的基礎上,重點深化了急救技能培訓基地建設,一方面邀請三甲醫療機構專家進校開展急救知識講座,另一方面選派醫護人員外出跟崗學習急癥處置,通過醫校急救教育資源的深度融合,在雙向轉診、就診服務、救助管理等方面深耕細作,構建了“學-練-救”一體化的急救教育協同體系。

5.科學布防,筑牢校園急救安全網?
學校科學布局急救設施,共安裝了多臺自動體外除顫儀(AED),重點覆蓋體育場、教學樓、圖書館、宿舍區等人員密集場所,方便師生緊急使用。此外,還配備了AED模擬機、CPR訓練模型和心肺復蘇模擬人,用于應急救護教學。為確保急救設備的高效使用,學校不定期組織師生進行AED使用培訓,同時建立AED設備巡檢制度,確保設備時刻處于良好狀態。
6.培育鍛造,組建校園急救核心力量??
學校持續推進校園急救能力建設,通過“老帶新”傳幫帶模式培養師生救助核心力量。目前,已成功組建了一支由130人構成的核心救護隊伍,其中包括30名具備初級急救技能的教師和100名持有心肺復蘇術證書的學生。在分階段培訓基礎上,重點強化季度復訓,開展情景化演練,確保急救技能常備常新。

7.文化浸潤,營造校園健康教育新生態
學校持續深化健康教育品牌建設,已連續三年成功舉辦“健康教育宣傳月”主題活動,開展了健康講座、健康知識競賽、急救技能大賽、健身挑戰賽等形式多樣的宣教活動,形成了“科普宣教+急救實訓+校院聯動”的立體化健康教育模式。三年來,累計舉辦了200余場健康宣教活動,吸引了超萬名學生積極參與。這種“理論科普+實踐操作”的健康宣教,既具有專業深度又富有實踐溫度。

未來,學校將持續加強急救教育工作力度,進一步規范急救教育體系建設,擴大急救知識培訓覆蓋面,為健康校園建設和急救教育事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