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又到一年開學時,在學校歡天喜地迎接“小鮮肉”的同時,一批大四學生也迎來了他們的“畢業年”,而大學畢業設計則成為了他們的“心腹大患”。不少大四學生在準備畢業設計的時候,又要馬不停蹄地奔赴各式各樣的招聘會,使得畢業設計的“水分”含量日益增多。
為了協調這一矛盾,軟件學院實施了“以科研作品替代畢業設計”的新答辯模式。9月10日下午,在南區創新大樓大會議室便上演了這樣一場新模式答辯會。軟件學院副院長張利華、軟件工程系主任魏永豐、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系副主任劉立月和網絡工程系副主任莫林利出席,共有18名學生參加。

答辯會上,學生們對自己的科研作品進行了詳細解說和闡述。答辯形式有單人展示和小組合作兩種,單人模式以PPT展示為主要方法,小組合作則以面對面交流與提問為主要方式。本次參與答辯的科研作品以參加ACM過程中設計的高級代碼及具體優化措施、計算機軟件理論與應用和APP應用的創新三類為主
據了解,《華東交通大學軟件學院本科畢業設計(設計)替代辦法》規定,可替代畢業設計的作品范圍寬泛,凡符合4種情況的科研作品均可由學生本人向學院提出畢業設計(設計)代替申請。4種情況分別是:國內核心期刊及以上刊物正式發表由本人為第一作者的學術論文;國家、省級各類學科競賽獲三等獎以上作品;獲準立項的省部級以上的創新項目;專利授予機構已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專利。科研作品僅替代畢業設計(設計)正文,其它環節須按要求參加,并按時完成其它相關材料。申請科研作品替代畢業設計(設計)時,須由學生本人填寫申請表,并附相關材料交于學院進行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