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雜志曾花大量篇幅報道關于消費文化的社會情況:全球化時代的消費文盲、39個被誤讀的消費符號、瘋狂購物、消費是對身體投資還是傷害……一系列的現實,顯示出人類對消費文化的憂患與期待。4月19日下午,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李西建教授來我校人文學院講學,主題為“當代社會對消費文化的反思”,人文學院副院長丁佐湘,謝百中、楊達等老師與人文學子一起聆聽了講座。
“20世紀后半葉,消費文化的幽靈四處游蕩,引發了生態危機,導致溫室效應、物種滅絕、森林銳減、能源短缺等一系列災難”李西建提到,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競爭性的消費文化正悄然性的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消費的社會也慢慢遭受著嚴重的生態困境。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生態狀況也是“局部改善、總體惡化”的不良局面。多位西方思想家已著書對人類的消費觀加以思考評定:“消費社會宛如富饒而受威脅的耶路撒冷,以娛樂方式腐蝕著人類的精神世界,正摧毀著人類的基礎”,由此可見,消費文化問題不容忽視,應引起我們大家的關注。
李西建還介紹了消費文盲、欲望購物、成功學的泛濫、平庸降臨、惡搞成風、淺閱讀、快餐式文化等負面消費現象,指出消費文化表明了文化重心的轉移,成為了人們的生活與享受。而今QQ農場、全民偷菜、歡樂斗地主等消費游戲的風行,從側面凸顯了消費文化的虛擬性,是一種溫柔的完美陷阱,值得警惕。文化式的消費對社會影響愈加重要,我們應進行深層次地反思如何去除消費文化所帶來的憂患,李西建認為“回歸生態文明”是一條救贖的途徑和出路。崇尚自然健康的綠色文明,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以關懷和責任,追求和諧的理性消費,詩意地棲居,對我們人類而言,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在自由互動環節,李西建于同學們進行了交流討論,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在社會中我們有時處于“被消費”,‘如何做到全球消費本土化’等問題,李西建進行了耐心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