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既有膽識和口才的較量,也不乏激情與理性的碰撞,5月9日下午,由校團委、教務處聯合主辦,經管學院承辦的第十四屆“英才杯”辯論賽在南區俱樂部圓滿落幕。陳曉江、陳沈平、薛桂君、徐曉陽、蔡衛平等老師擔任比賽評委。
經過初賽、復賽的層層選拔,經管學院、軟件學院、國際學院、電氣學院四支隊伍進入比賽。本場比賽共有三場,兩場半決賽,一場決賽。比賽分為一辯立論陳詞階段、攻辯小結、自由辯論、四辯陳詞四個階段。
半決賽在軟件學院與國際學院的唇槍舌劍中拉開帷幕。雙方針對“立德比立功更重要VS立功比立德更重要”展開激烈辯駁,正方結合當代時政表達立功是立德的外在形式表現,立德比立功更具有持久性,反方列舉大量實例證明立德為立功服務并依附于立功。第二場的辯題為“科學來源于哲學VS哲學來源于科學”,正方電氣學院和反方經管學院就此進行激烈討論,正方旁征博引用唯物主義、辯證法及大量事例闡述哲學來源于實踐,而科學來源于哲學,反方引經據典根據樸素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及馬克思辯證唯物論從反面對對方觀點進行辯論。

經過兩輪雄辯,經管學院和國際學院脫穎而出角逐冠軍。雙方辯題分別為“生而有息”與“生而無息”。在立論階段,正方主要圍繞著辯題的詞義解釋、生活方式的選擇、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對自己的論題進行了立論。而反方卻從哲學的角度、精神的發展、價值取向告訴人們“生而不息”是一種永不變更的規律。在攻辯環節中,雙方辯手互不相讓,以犀利的言辭直擊對方論點、論據的軟肋。經管學院辯手在“息”的內涵上尋找突破點,而國際學院的辯手則利用他們的論據進行反駁。之后的自由辯論階段,國際學院強調“有息”是一種手段、方式,是為達到“生”的目的。經管學院的辯手則引經據典、用歷史、宇宙的發展的實例,幽默的語氣來與之周旋。總結陳詞階段,反方四辯胡玉婷有力、有氣勢、自信的精彩表現博得了在場觀眾的歡呼。
經過激烈的角逐 ,經管學院勝出,經管學院四辯胡玉婷獲得最佳辯手。評委陳曉江老師為本場比賽做了精彩的點評。
決賽后,嘉賓還為本屆比賽中勇奪冠軍的經管學院、榮獲亞軍的國際學院、獲得季軍的軟件學院和電氣學院;最佳組織獎的獲得者軟件學院、國際學院、人文學院、經管學院;以及鄢鵬、胡玉婷等11位最佳辯手進行了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