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6日以來,我校心理咨詢中心舒曼老師一直隨中科院專家團隊去災區(qū)參與抗震救災心理援助工作。他們針對災區(qū)重建工作,做了很多努力。
一、成立信息組,為災區(qū)爭取更多支援
112號帳篷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綿陽工作站所在地。此站點服務于1456名來自北川的災民,這些災民受災嚴重,全部房屋受損,而且很多家庭都有親人在地震中遇難。
(舒曼在永安鎮(zhèn)第三安置點對災民進行心理援助并進行調研)
據舒曼介紹,對于受災地區(qū)來說,公眾的迷惑感往往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新的應激源。重大災難發(fā)生之后,人們的抑郁情緒急升,與接受了許多不良信息的影響有著直接的關聯。因為人在恐怖的情況下,人們很容易將猜測與擔心當作事實。
因此,中科院心理所綿陽工作站決定成立信息組,收集精確信息。我校舒曼老師在中科院綿陽工作站任信息組組長兼?zhèn)€案督導,主要負責每天撰寫站報,在災區(qū)調研,了解災民的實際需求,向中科院、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網易等權威媒體發(fā)布精確、清晰的信息,以利于消除公眾的迷惑,穩(wěn)定公眾情緒。與此同時,隨著天氣炎熱,災民又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困難及問題,信息組及時撰寫報告給美國、加拿大等國際國內援助機構,爭取更多的相關支援。舒曼說,災區(qū)人民真的很需要更多人性化的援助,希望更多的愛心人士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
二、關注孩子心理,組建帳篷學校
綿陽市江油太平鎮(zhèn)太平二中初一(四)班在大地震中有四個學生遇難,全班同學一直處于悲痛之中。舒曼和中科院心理所同行們以“健康快樂,從心開始”為主題對孩子們進行了輔導,主要運用了“把快樂寫在手指上”、“心有千千結”等心理游戲的形式對孩子們進行了輔導。

(舒曼在太平二中運用心理游戲對孩子們進行輔導)
他們在災區(qū)還和同行們一起組建帳篷學校,開設帳篷學校重在給孩子們進行心理援助。目前帳篷學校有近三百名孩子,帳篷學校有非常規(guī)范的教學安排,主要是通過活動課做心理游戲的形式,給災區(qū)的孩子們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使孩子找到歸屬感,讓他們在快樂中成長,并適時對他們進行生命教育、苦難教育,讓他們在災難中成長。

(舒曼輔導過的孩子們給他寫的輔導后的感受)
三、構建支持體系,建立危機干預模式
災后心理援助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主動發(fā)起的,它與一般的心理咨詢有著很大的不同,絕不僅僅是解決心理創(chuàng)傷或心理問題,它有著更為豐富而具體的操作內容。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向全國召集優(yōu)秀心理學工作者奔赴災區(qū)除了對災區(qū)進行直接援助外,更重要的是探索一種重大災害后的危機干預新模式。舒曼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行們一起,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
1、開展志愿者培訓工作,擴大心理援助力量

(舒曼擔任督導對志愿者進行培訓)
由于當地志愿者熟悉當地的文化、語言的特點,綿陽工作站大量地發(fā)展當地志愿者。舒曼在災區(qū)廣泛開展講座,對廣大志愿者和義工進行大規(guī)模的心理危機干預知識培訓,大力發(fā)展當地心理援助力量,迅速將心理援助在災區(qū)廣泛傳播和進行。
2、進行災后心理調適的知識普及
在相關主管部門和媒體的幫助和支持下,舒曼與同行一起組織了災后心理調適知識普及的活動,以宣講科普心理知識、開展心理援助主題活動和派發(fā)《我要愛》、《我的地震經歷》等科普傳單等方式向廣大災民科學傳播心理危機干預和災后自我心理調適知識。
3、開展受災群眾的心理安撫與干預工作

(舒曼在對失去五個親人的災民李斌民大爺進行心理援助)
舒曼直接對失去家園的災民、養(yǎng)病的傷員、喪失親人的孤兒和老人、因地震災害產生相關心理癥狀或障礙的市民進行直接面對面的心理安撫與干預。
4、開展救災人員的心理訓練與干預工作
舒曼和同行們一起對徹夜奮戰(zhàn)、辛苦救災的駐地官兵、政府官員進行心理安撫和心理援助。所有戰(zhàn)斗在第一線的人都同樣在經受著災難帶來的強烈刺激,他們同樣會體會到生命的脆弱、無助感等等負性信息,他們都應得到及時的心理知識和心理疏導。
5、聘任帳篷心理委員,建立危機干預機制

(舒曼在帳篷與心理委員聊天,了解帳篷內其它災民的情況)
鑒于心理危機的動態(tài)性、不確定性,舒曼借用學校的經驗,在每個帳篷都設立帳篷心理委員,帳篷心理委員由帳篷長擔任,全面提供帳篷危機動態(tài),幫助災民建立心理檔案,建立危機干預預警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