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推進 精準施策 學校線上教學平穩有序
為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高校正常教學帶來的影響,教育部、省教育廳及時作出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部署,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在線課程資源,及時進行線上教學,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疫情防控是一次大考,對師生來說,也是一場大課。”校黨委書記萬明要求全校師生在戰疫大考中上好人生大課。
在學校黨委的統一部署下,華東交大立即成立了由分管教學副校長張堅掛帥的線上教學工作小組,下設工作聯絡協調組、基礎數據采集組、數據處理對接組、平臺技術服務組。教務處及時響應、積極應對,各工作組成員各司其職,與各線上教學平臺“一對一”對接,分平臺建立技術指導交流互助群,全天候為近2000名教師答疑解惑,全力保障全校在線教學及時、平穩、有序地開展。
統籌推進,啃下“硬骨頭”——搭建線上教學環境
在線上平臺建立課程是實現在線教學的基礎,也是整個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完全學分制下,教師每門課面對的是每個學生,而不是一個班級,其難度更是可想而知。
為做好任課教師個人與在線教學平臺對接、完成建課等教學準備工作,工作組主動擔當、自我加壓,果斷采取統一組織、統一規劃、統一對接,集中進行包括建課在內的搭建線上教學環境的做法。堅決啃下這塊“硬骨頭”,以此提高工作效率,確保線上教學工作統一、有序實施。
精準施策,應教盡教——實現數據有效對接
工作組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明確了工作任務和責任人。為全體教師提供在線教學平臺優質課程清單,收集匯總并分類整理后與相關平臺進行數據對接;建立“教師—課程—學生”數據關聯,實現了師生登錄后即可看到任教或學習的課程,防止教師開錯課、學生進錯班;舉辦多期教師線上培訓;制作教師版和學生版平臺操作指南,全方位保障線上教學有序進行。
由于學校已實施完全學分制,“教師—課程—學生”的對應關系尤為復雜。而承擔全校一半課程教學任務的中國大學MOOC,因平臺技術限制,大量數據無法批量導入,只能手動逐條處理數據。據統計,手動逐條建課1800余門次,調整重建623門次;手動逐條對800余位教師進行教師身份審核認證;手動逐條清理平臺原有近4000條錯誤數據后,導入18076名學生信息并進行身份認證。
教務處工作人員熱情為教師服務。
為了保持工作順暢,僅在2月10至16日期間,工作人員幾乎每天都需要高效運轉18個小時以上。通過手機、QQ群、6個微信群,與2024人次教師進行溝通,與中國大學MOOC、智慧樹、學堂在線等各大平臺進行密切協調。
截至2月17日線上教學正式開始前,工作組共完成了2964門次課程數據、2964人次教師數據及141770人次學生數據的對接工作。本學期應該開設的1020門理論課程線上教學準備工作如期完成,實現了課程全覆蓋,做到了“應教盡教”。
持續保障,加強監控——防止網課成“水課”
自線上教學開展的一周以來,工作組持續監控其運行狀況,及時與學院、教師、課程平臺加強溝通,全力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網絡卡、無法簽到、選修人員變化、師生互動等問題。同時,還將各位老師摸索出來的線上教學好辦法、小技巧、新平臺等及時總結、發布給全體教師學習、掌握。
任課教師認真進行線上教學。
為了防止教學平臺在高峰時期阻塞情況,學校要求每位老師都提前做好預案,準備兩套教學平臺(或教學渠道),確保線上教學高質量運轉,防止線上教學流于形式、開成水課。通過抽查部分教師的線上教學課堂小結,教師線上教學態度認真,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線上教學運行安全、平穩、有序。
化“?!睘椤皺C”需要擔當和勇氣。我校利用此次疫情下的線上教學契機,督促廣大教師主動開展線上教學實踐,掌握線上教學基本方法,鍛煉了信息化技術教學能力,提高了信息化教學水平。學生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利用在線教學平臺優質資源,開展線上自主學習,打破時空限制,與老師隔空交流、思想碰撞,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自覺,將對學校教學信息化改革、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疫情終將離我們遠去,學校已經開始著手謀劃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銜接過程,制定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差異化管理,提煉線上教學涌出出來的“金課”,為我校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打下扎實基礎。